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101号—战略管理相关应用指引

2021-02-22

附件 1: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根据《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配置作出决策和管理的过程。 

战略,是指企业从全局考虑做出的长远性的谋划。

 

第三条 企业战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包括选择可竞争的经营领域的总体战略、某经营领域具体竞争策略的业务单位战略也称竞争战略)和涉及各职能部门的职能战略。

第四条 企业进行战略管理,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可行原则。战略目标的设定,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适当的挑战性,使战略目标通过一定的努力可以实现,并能够使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有效衔接。

(二)资源匹配原则。企业应根据各业务部门与战略目标的匹配程度进行资源配置。

(三)责任落实原则。企业应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中心和责任人,构成不同层级彼此相连的战略目标责任圈。

 

(四)协同管理原则。企业应以实现战略目标为核心,考虑不同责任中心业务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有效提高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 

第五条 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一般包括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

战略管理工具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综合应用,以加强战略管理的协同性。 

 

第二章        应用环境

 

第六条 企业应关注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及技术等因素、产业环境、竞争环境等对其影响长远的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外部环境因素,确认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应关注本身的历史及现行战略、资源、能力、核心竞争力等内部环境因素,确认企业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第七条 企业一般应设置专门机构或部门,牵头负责战略管理工作,并与其他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协同制定战略目标,做好战略实施的部门协调,保障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第八条 企业应建立健全战略管理有关制度及配套的绩效激励制度等,形成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切实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执行力,推动企业战略的实施。 

 

第三章        应用程序

 

第九条 企业应用战略管理工具方法,一般按照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和控制、战略调整等程序进行。 

第十条 战略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时,可应用态势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简称 SWOT 分析、波特五力分析和波士顿矩阵分析等方法,分析企业的发展机会和竞争力,以及各业务流程在价值创造中的优势和劣势,并对每一业务流程按照其优势强弱划分等级,为制定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第十一条 战略制定,是指企业根据确定的愿景、使命和环境分析情况,选择和设定战略目标的过程。

企业可根据对整体目标的保障、对员工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企业各部门战略方案的协调等实际需要,选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上下结合的方法,制定战略目标。 

企业设定战略目标后,各部门需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设定本部门战略目标,并将其具体化为一套关键财务及非财务指标的预测值。为各关键指标设定的目标(预测值,应与本企业的可利用资源相匹配, 并有利于执行人积极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

第十二条 战略实施,是指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变成现实的管理过程。

企业应加强战略管控,结合使用战略地图、价值链管理等多种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战略实施的关键业务流程化,并落实到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中,确保企业高效率和高效益地实现战略目标。

 

第十三条 战略评价和控制,是指企业在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检测战略实施进展情况,评价战略执行效果,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调整战略举措,以达到预期目标。

企业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战略评价:

 

战略是否适应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战略是否达到有效的资源配置;战略涉及的风险程度是否可以接受;战略实施的时间和进度是否恰当。 

第十四条 战略调整,是指根据企业情况的发展变化和战略评价结果,对所制定的战略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有效指导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战略调整一般包括调整企业的愿景、长期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及其战略举措等。 

 

第四章        附        则第十 

  本指财政部责解释。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1 号——战略地图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战略地图,是指为描述企业各维度战略目标之间因果关系而绘制的可视化的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通常以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等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各维度的相互关系,绘制战略因果关系图。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维度的名称、内容等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二条 企业应用战略地图工具方法,应注重通过战略地图的有关路径设计,有效使用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高效实现价值创造;应通过战略地图实施将战略目标与执行有效绑定,引导各责任中心按照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业绩,服务企业战略实施。

第三条 企业应用战略地图工具方法,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中对应用环境的一般要求。

第四条 企业应用战略地图工具方法,一般按照战略地图设计和战略地图实施等程序进行。

 

 第二章        战略地图设计

 

第五条 企业设计战略地图,一般按照设定战略目标、确定业务改善路径、定位客户价值、确定内部业务流程优化主题、确定学习与

 

成长主题、进行资源配置、绘制战略地图等程序进行。

 

第六条 企业进行战略目标设定,应遵循《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 号——战略管理》的有关要求。 

 

第七条 企业应根据已设定的战略目标,对现有客户服务对象和可能的新客户以及新产品新服务进行深入分析,寻求业务改善和增长的最佳路径,提取业务和财务融合发展的战略主题。

在财务维度,战略主题一般可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一般包括生产率提升和营业收入增长等;第二层次一般包括创造成本优势、提高资产利用率、增加客户机会和提高客户价值等。 

第八条 企业应对现有客户进行分析,从产品(服务)质量、技术领先、售后服务和稳定标准等方面确定、调整客户价值定位。

在客户价值定位维度,企业一般可设置客户体验、双赢营销关系、品牌形象提升等战略主题。 

第九条 企业应根据业务提升路径和服务定位,梳理业务流程及其关键增值提升服务形象活动,分析行业关键成功要素和内部营运矩阵,从内部业务流程的管理流程、创新流程、客户管理流程、遵循法规流程等角度确定战略主题,并将业务战略主题进行分类归纳, 制定战略方案。 

第十条 企业应根据业务提升路径和服务定位,分析创新和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源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识别学习与成长维度的关键要素,并相应确立激励制度创新、信息系统创新和智力资本利用创新等战略主题,为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维度的战略主题和关键业绩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 KPI)提供有力支撑。

第十一条 根据各维度战略主题,企业应分析其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战略匹配度,对各主题进行战略资源配置。同时应关注企业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在资源配置中的定位和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企业可应用平衡计分卡的四维度划分绘制战略地图, 以图形方式展示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路径。具体绘制程序如下: 

(一)确立战略地图的总体主题。总体主题是对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描述,应清晰表达企业愿景和战略目标,并与财务维度的战略主题和KPI 对接。 

(二)根据企业的需要,确定四维度的名称。把确定的四维度战略主题对应画入各自战略地图内,每一主题可以通过若干 KPI 进行描述。 

(三)将各个战略主题和 KPI 用路径线链接,形成战略主题和KPI相连的战略地图。

在绘制过程中,企业应将战略总目标(财务维度、客户价值定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主题内部流程维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与战略KPI 链接,形成战略地图。

企业所属的各责任中心的战略主题、KPI 相应的战略举措、资源配置等信息一般无法都绘制到一张图上,一般采用绘制对应关系表或另外绘制下一层级责任中心的战略地图等方式来展现其战略因果关系。

 

第三章        战略地图实施

 

第十三条 战略地图实施,是指企业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确保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地图实施一般按照战略 KPI 设计、战略KPI 责任落实、战略执行、执行报告、持续改善、评价激励等程序进行  

第十四条 企业应用战略地图,应设计一套可以使各部门主管明确自身责任与战略目标相联系的考核指标,即进行战略KPI 设计。

第十五条 企业应对战略KPI 进行分解,落实责任并签订责任书。具体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将战略 KPI 分解为责任部门的 KPI。企业应从最高层开始, 将战略 KPI 分解到各责任部门,再分解到责任团队。每一责任部门、责任团队或责任人都有对应的KPI,且每一 KPI 都能找到对应的具体战略举措。企业可编制责任表,描述 KPI 中的权、责、利和战略举措的对应关系,以便实施战略管控和形成相应的报告。 

每一责任部门的负责人可根据上述责任表,将 KPI 在本部门进行进一步分解和责任落实,层层建立战略实施责任制度。 

(二)签订责任书。企业应在分解明确各责任部门 KPI 的基础上, 签订责任书,以督促各执行部门落实责任。责任书一般由企业领导班或董事会与执行层的各部门签订。责任书应明确规定一定时期一般为一个年度)要实现的 KPI 任务、相应的战略举措及相应的奖惩机制。

  第十六条 企业应以责任书中所签任务为基础,按责任部门的具体人员和团队情况,对任务和 KPI 进一步分解,并制定相应的执行责任书,进行自我管控和自我评价。同时,以各部门责任书和职责分工为基础,确定不同执行过程的负责人及协调人,并按照设定的战略目标实现日期,确定不同的执行指引表,采取有效战略举措,保障KPI 实现。 

第十七条 企业应编制战略执行报告,反映各责任部门的战略执行情况,分析偏差原因,提出具体管控措施。

(一)每一层级责任部门应向上一层级责任部门提交战略执行报告,以反映战略执行情况,制定下一步战略实施举措。 

(二)战略执行报告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层级:

  1.                      战略层(如董事会)报告,包括战略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和原因分析; 

  2.                      经营层报告,包括责任人的战略执行方案中相关指标的执行情况和原因分析;

  3.                      业务层报告,包括战略执行方案下具体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原因分析。 

(三)企业应根据战略执行报告,分析责任人战略执行情况与既定目标是否存在偏差,并对偏差进行原因分析,形成纠偏建议,作为责任人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企业应在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改善,不断提升战略管控水平。

 

(一)与既定目标相比,发现问题并进行改善。企业应根据战略执行报告,将战略执行情况与管控目标进行比对,分析偏差,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改善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企业在进行偏差分析时,一般应关注以下问题:

 1.                      所产生的偏差是否为临时性波动; 

   2.                      战略KPI 分解与执行是否有误; 

   3.                      外部环境是否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导致原定战略目标脱离实际情况。 

企业应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找出发生偏差的根源所在,及时进行纠正。 

(二)达成既定目标时,考虑如何提升。达成战略地图上所列的战略目标时,企业一般可考虑适当增加执行难度,提升目标水平,按持续改善的策略与方法进入新的循环。

第十九条 企业应按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100 号——战略管理》中战略评价的有关要求,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并按照《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 600 号——绩效管理》的有关要求进行激励,引导责任人自觉地、持续地积极工作,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绩效,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第四章        工具方法评价

 

第二十条 战略地图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清晰化、可视化,并与战略 KPI 和战略举措建立明确联系,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可视化工具。

第二十一条 战略地图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多维度、多部门的协调,实施成本高,并且需要与战略管控相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战略实施。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指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附录:

专有名词解释 

 

1.                      态势分析法(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Threat, 简称SWOT分析,S表示优势、W表示劣势、O表示机会、T表示威胁), 是指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综合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对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起到支撑作用。按照态势分析法,战略目标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企业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2.                      波特五力分析法Michael Porter's Five Forces Model), 是指将供应商定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同行业竞争者的力量作为竞争主要来源的一种竞争力分析方法。

3.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BCG Matrix),是指在坐标图上,以纵轴表示企业销售增长率,横轴表示市场占有率,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为“明星类产品(★)”、“问题类产品(?)”、“金牛类产品(¥)”、“瘦狗类产品(×)”;最后的瘦狗类属于不再投资扩展或即将淘汰的产品。其目的在于通过产品所处不同象限的划分,使企业采取不同决策,以保证其不断地淘汰无发展前景的产品, 保持“问号”、“明星”、“金牛”产品的合理组合,实现产品及资源分配结构的良性循环。

4.                      营运矩阵分析,是指通过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的营运方式, 分析企业营运中分权化与集权化的问题,考虑各个管理部门或岗位) 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以更加高效地实现企业营运目标。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101号—战略管理相关应用指引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财政部文件    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101号—战略管理相关应用指引

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

LAWS & REGULATIONS